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机械工程系“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平台”项目建设情况介绍
发布日期:2015-06-06    点击:

 独立学院机械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方法和道路各类院校不尽相同,本项目依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和内涵,根据学院自有条件,聚集了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和理论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研究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培养模式。项目侧重于研究:1、科学的制定适用的专业培养计划;2、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3、建设开放式专业实验室; 4、建设学生科技创意、创新活动引导、培养平台;5、建设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平台;6、建设“双师结构型”青年教师培养平台。

1)项目研究的背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鉴于独立学院不属于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之列,与重点院校相比,有些培养的机制和硬条件不足。但是,独立学院机械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样是工程技术人才,是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工程师。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方法和道路各类院校不尽相同,本项目参照“卓越计划”的精神和内涵,根据院、系自有条件和办学特色,研究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模式,在强化培养学生的现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下工夫,并按机械行业工程师通用培养标准来规范,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工程师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2)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独立学院机械类专业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平台建设关系到我系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关系到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关系到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3)项目研究的可行性

在全国独立学院机械教育论坛的校际交流中了解到,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许多学校都在致力于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特别在培养模式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颇多,各有所长。

本项目紧扣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精神,根据本身自有条件,研究具有三本院校特色的工程师培养模式,具有广泛意义和推广价值。

项目小组成员都是教研室、专业和部门负责人,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完成还要举全系之力。也希望在各方面能得到学院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期望今后能进一步申报省级教研项目,得到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有特色培养模式的认可。

2. 项目的具体研究对象及内容:

“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平台”建设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按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研究和修订专业培养计划,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操作平台

在专业建设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在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过程等方面不同于一般院校,我系各专业要进一步挖掘和突出专业特色,

使培养的学生在工程技术人才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根据学院和系的具体条件,修改或重新制定操作性强的专业培养计划,使专业建设的措施具体、到位,能有效指导专业建设并取得成效。每年要根据专业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变化以及独立学院生源的具体情况来修订7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教材教法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条件改进情况,及时修订教学大纲。

2)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将其建成课程实践教学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放式平台

确实保证实验开出率,充分利用我系现有的“数控实训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以及“夹具、模具拆装实验室”、“机械零件测绘实验室”、“机电一体化技术实验室”以及“德国凯勒数控教学一体化实训室”和“美国PTC公司Pro/E培训中心”的设备资源,在专业课中大力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争取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60%以上,做到学生都可独立动手操作。实验室逐步做到常年为学生开放,使其在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能发挥较大作用。认真编写好实验教学指导书等全套教学文件。

3)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实习方式,安排学生到工厂进行实操实训,到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训。对三本工科学生来说,理论教学内容的取舍历来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可探索在实践教学中结合部分理论教学内容,部分课程也可采取现场教学方式。

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本项目尝试从低年级开始将学生科技创意创新活动、各项专业竞赛活动的作品与毕业设计挂钩,即指导教师对低年级学生逐年进行跟踪,精心指导。随着知识的积累,对科技创意作品进行引导、深化、拔高等工作,将科技创新活动内容逐渐引导到高年级的毕业设计中去,将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建成为优秀工程师重要培养平台。两者完美的结合,既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能力的训练,也可以达到科技创新比赛出成绩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大幅提高的效果。

寻找可以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各种考评方法,探讨将学生职业资格认证项目与课程考试挂钩的办法;

4)建设学生科技创意、创新活动引导、培养平台

优化和完善机械工程系学生品牌专业活动,如“机械工程系机械创意大赛”、“机械工程系科技节”、“我的机械我做主”实力挑战赛、“机械文化月”等。争取学院在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上加大力度,建设条件一流的学生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学生科技活动团队(超越机械创新协会、数学建模兴趣小组、工程实训兴趣小组等)。设立若干“专业辅导员”兼职岗位,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行常年常规辅导。充分利用每年省级以上大学生各项竞赛活动平台,精心组织,确保比赛出成绩。该平台可使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从低年级开始就可受到工程师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5)加快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平台建设

根据学院提出的“关怀学生未来发展”的理念和学生在校可获取多项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技能和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我系建设和完善三个稳定的、权威的、覆盖各专业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考试中心(点),并在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管理和要求下规范运行。机械工程系目前已设立“美国PTC公司Pro/E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认证(CAXC)考试点”和“德国凯勒数控教学一体化实训室”。学生还可利用学院其它职业资格考证点获取各种专业资格证书。

6)建设“双师结构型”青年教师培养平台

在师资建设方面,每年根据人事规划继续引进合格的专任教师,同时,搭建有效的培养平台,积极促进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结构型”教师。一方面,组织我系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理论教学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们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安排和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工程实训,获取各种工程能力证书。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编写适用教材,参加各种正规的学术会议,多进行学术交流,特别是加强全国独立学院校际之间关于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探讨和经验交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平台建设项目是探讨一种符合自身条件的工程师培养模式,最终目的是在三本条件下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到企业后能成为合格的工程师。

经过2-3年研究和平台建设,可以使机械类专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会受到机械工程师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些培养平台里每年都会有收获,毕业时能达到准工程师的水平,有些优秀学生可以具备工程师所要求的现场工作能力。

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圆满地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搭建好教育培养平台,需学院在规划和经费上给予支持;

2)建设长期稳定的学生专业实训基地; 

3)增加青年教师进修、培训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

6)配置硬件条件一流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场所,完善学生科技活动团队建设;

7)针对优秀工程师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牵涉面较大,需认真研究和协调;

5.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

1)编写《优秀工程师教育培养平台作用和功能介绍》,在系网站向学生宣传;

2)参考“机械行业工程师通用培养标准”编写《工程师基本素质和能力指南》,供学生参考;

3)建设有影响的学生科技活动团队,每年在省级以上大学生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奖和申报国家专利5-10项;

4)毕业生就业率本科达93%以上,专科达90%以上;

5)制定《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全套实验教学文件;

6)每年申报并获“湖北省优秀毕业论文”3篇以上;

7)撰写在“全国独立学院机械教育论坛”交流论文2-3篇;

8)发表教学改革学术论文2篇以上;

9)在已编写三本教材基础上,继续编写适合于独立学院机械相关专业的专业教材二本以上;

6.项目的预期效益

使我系的学生受到较为系统的工程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人才市场里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我院开设的工科专业占本、专科专业的近70%,该平台的建设经验和取得的良好效果,可以向其它系、专业推广。

7.本项目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

(1)特色:

本项目建设的培养平台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现有条件,不寄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特点和长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创新点:

本项目建设的工程师教育培养平台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包容性。

重点院校“卓越计划”项目一般会创建“创新班”、“试点班”等,涉及少数精英教育。本项目的培养平台建设无需搞试点班,平台将惠及机械系所有7个专业、所有年级和所有人群,没有入门限制。学生从进校开始就可以进入平台培养,参与深度和广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也可引入竞争性。对立志考研的同学,也可在时间上灵活调整。

(3)应用推广价值

由于该项目研究和探索的培养思路和办法对促进我院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提高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会促进我院的可持续发展。

8.项目研究基础

1)我系自2010年开始,已着手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的建设,2012年我系有两个本科专业已通过学位授予权评估,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建设经验;

2)结合重点培育本科专业建设,已申报省、院级5项相应研究课题和重点建设课程4门,今年研究项目结题1项,又获批院级教研项目5项,重点课程验收1门;

3)截止2013年已建成5个专业实验室;

4)有丰富的组织学生参加各项创新活动和竞赛活动经验,近几年在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项竞赛中成果丰硕;

5)已初步建立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证的渠道, 已有两个职业技能培训考试中心在运行中,学生参加培训考证踊跃;

6)积极参加和加强全国独立学院校际之间关于机械工程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探讨和经验交流。

7)我系现有专、兼职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有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近30人,青年教师都具有工程硕士、博士学历,这种结构的教师队伍是完成工程师教育培养平台建设的坚实基础和保证。

版权所有银河galaxy娱乐游戏中心机械工程系      主办:银河galaxy娱乐游戏中心机械工程系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