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020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产品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特色
本专业主要以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为主线,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在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入先进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突出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与机械工程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三、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4、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5、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6、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7、具有较为严谨、规范的职业风格和工作态度。
(二)知识结构
1、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2、掌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3、掌握微电子、自动化的基本知识;
4、掌握CAD/CAM基本技术;
5、熟悉机械产品的生产工艺及流程;
6、掌握企业经营和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
7、熟悉国家有关制造业生产经营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8、掌握相关人文社科知识、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
(三)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机械阅读、制图能力;
2、具有使用普通机床机械加工的能力;
3、具有安装、调试、维护机床电气设备的能力;
4、具有机械零件设计和编制、实施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综合能力;
5、具有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论证的初步能力;
6、熟练掌握数控技术、数控编程的方法与技巧及数控设备使用、故障诊断与维护的技能;
7、熟练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方法与技巧及液压与气压传动设备使用、故障诊断与维护的能力;
8、具有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能力;
9、初步具备革新加工工艺和改进生产管理的创新能力;
10、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1、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更新自身知识体系的能力;
12、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等职业核心能力。
(四)职业资格
1、大学英语四级;
2、PTC认证或AutoCAD计算机绘图师、数控加工、Pro/E车工、铣工等1-2项职业资格证书。
3、计算机二级考试证书;
四、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
五、主要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技术、机械制造装备及设计、先进制造技术、CAD/CAM技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系列课程等。
主要实践环节:金工实习、数控实习、电子实习、测绘实训、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数控加工、液压传动、夹具拆装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七、课程配置流程图
见附件
八、各类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分配表
别
|
名称
|
课内
|
课内
|
实验上机
|
比例
|
各学期计划学分
|
学分
|
学时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课内理论教学( 含实验)
|
通识教育
|
必修
|
39
|
688
|
40
|
27.1
|
9.5
|
10.5
|
9
|
7
|
2
|
1
|
0
|
0
|
课程平台
|
选修
|
12
|
192
|
|
8.3
|
|
|
|
|
|
|
|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
|
47.5
|
760
|
100
|
33.0
|
10
|
13
|
14
|
10.5
|
0
|
0
|
0
|
0
|
专业核心课程平台
|
必修
|
28.5
|
456
|
50
|
19.8
|
0.5
|
0
|
0
|
9
|
10
|
5.5
|
3.5
|
0
|
专业选修课程平台
|
选修
|
17
|
272
|
112
|
11.8
|
0
|
0
|
0
|
0
|
5
|
5
|
7
|
0
|
合 计
|
144
|
2368
|
302
|
100%
|
20
|
23.5
|
23
|
26.5
|
17
|
11.5
|
10.5
|
0
|
课内实践教学
|
思政课实践教学和英语自主学习共9.5学分(思政课实践教学7.5学分,英语自主学习2学分)
|
集中性实践 教学
|
42
|
40周
|
|
|
2
|
2
|
4
|
2
|
2
|
6
|
5
|
17
|
理论教学平均周学时(学期理论总学时/教学周数)
|
18.8
|
23.5
|
26.3
|
26.5
|
17.0
|
15.3
|
12.9
|
0
|
实践教学占课内总学分比例:36%
|
课外素质发展活动
|
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课外学分12学分
|
(第二课堂)
|
毕业学分
|
207.5
|